廣州白鵝潭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,“三館合一”預計下半年完成施工建設! 二維碼
250
根據規劃,“三館合一”項目選址定在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,是將廣東美術館、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、廣東文學館“三館合一”項目建設。建設成一個彰顯廣東特色、具有國際水平的重大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,作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、服務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精品工程、地標工程、百年文化工程。 2月6日從施工單位了解到, “三館合一”項目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,春節剛結束,就有逾300名員工火速返崗復工,加足馬力推進室內精裝修工程。最新消息!項目機電及幕墻大面已施工完成,室內正在全面開展精裝作業,計劃2023年11月竣工驗收,屆時將成為彰顯廣東特色、具有國際水平的重大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。屆時眾人期待已久的文化巨輪將在珠江白鵝潭畔揚帆起航。 逾300名工人到崗復工 在廣東省“三館合一”施工現場,各類施工機械開足馬力,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。工人置身其中,或有序組裝橋架,或分頭搬運材料,或合作進行電線套管,共同奏響了爭分奪秒抓進度的“協奏曲”。 “春節不打烊,保持常態化施工。”中建三局華南公司廣東“三館合一”項目設計技術總監莫林昊介紹,春節期間,工地共有50名工人留守施工,確保項目如期推進。 而在假期結束后,項目方迅速組織復工復產,為工人采購生活物資,做好居住區的衛生清潔等準備工作。 截至目前,該工地迎來300多名工人到崗,均已投身到室內裝修以及機電安裝工程中。接下來,項目方將通過提供專車等措施有序推動工人復工復產, 預計到農歷正月二十,工人到崗率將提升至80%~90%。 預計下半年基本完成建設 “三館合一”項目是廣東省重點文化工程。所謂“三館”,指的是 廣東美術館(含廣東當代美術館)、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、廣東文學館。其建成投用后,不僅能提升荔灣的公共服務水平,也有助于廣東建設文化強省、提升文化軟實力。 作為重大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,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的華南理工大學團隊操刀設計,由中建三局華南公司承建,于2020年10月正式開工。期間,施工團隊多次遭受疫情和天氣的考驗,并且由于場館造型獨特,超高支模面積大,鋼結構構建體系復雜,現場施工存在不小的難度。為此,施工團隊從源頭選材和架體設計等方面著手,輔以信息化技術,克服了種種施工難題,有效地推進了項目進度。 經過緊張有序的建設, 項目于去年5月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,鋼結構中庭連廊兩次順利提升, 全面進入幕墻施工和裝修裝飾階段。 2月6日上午,在施工現場看到,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和廣東文學館(下稱“文非館”)的 幕墻施工已接近完成,藝術方形寶盒驚艷亮相。館內也處于大面施工狀態, 地下室精裝修進度達80%, 文非館室內裝修工程量已完成50%,美術館則完成30%。 “今年的目標是基本完成建設任務?!蹦株煌嘎?,目前工程重點在于室內精裝修及機電安裝,今年5月至6月將啟動室外園林景觀工程施工,逐步將項目從效果圖變成現實場景。 造型新穎功能齊全 建好后的“三館合一”項目有哪些亮點,這無疑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。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,“三館合一”項目已初具規模。站在白鵝潭畔仰望,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、廣東文學館、廣東美術館依次排列,建筑高度呈30米至80米疊級而上,三個滿載藝術的方形寶盒層疊鑄就時代文化巨輪,以騰躍飛揚的形態塑造濱水開放的大型公共空間,風采煞是迷人。 “三館合一”項目不僅主體結構造型新穎,內部功能也比較齊全,計劃設置兩個劇場、一個大型報告廳。其中 非遺劇場按照小型乙等劇場標準進行建設,可以容納506人,能夠滿足傳統音樂、傳統舞蹈、傳統戲劇、曲藝等類別非遺項目展演需求。 文學小劇場建設規模為可容納236人,擬邀請劇團舉辦話劇、舞臺劇表演,不定期策劃紀錄片展映、中外文學名作改編影視鑒賞等活動。 美術館報告廳則能夠滿足館方作品展發布、國際化報告、文藝演出等多元化使用需求,建設規模為可容納350人。 為了配合三館運營,項目還將建設 公共配套服務區、地下車庫及室外綠化、道路廣場等附屬工程,同時配套建設公交首末站場、城市公共開放空間,并預留鵝潭路隧道空間。而在場館一側,還將建設 約220米的觀景步道,供市民親水休閑。 屆時來到白鵝潭畔,不僅能欣賞寬闊浩淼的珠江美景,更能享受一場場文化盛宴。這樣的體驗,你期待嗎? |